若著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得
若著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见性。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若听说不修,令人反生邪念。但依法修行无住相法施。汝等若悟,依此说,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
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
如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设有人问:何名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缘,明没即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余问悉皆如此。汝等于后传法,依此转相教授,勿失宗旨。
二道:二道指相对的两个方面,如“有”与“无”,“凡”与“圣”。
中道:即离开二边之极端、邪执,为一种不偏于任何一方之中正之道,或观点、方法。又作中路,或单称中。
自我本性发用,在和别人一起谈论的时候,对外不执著事物的相状,对内不执著“空”之心念。如果全部执著于相状,就增长邪见。如果全部执著于空,就增长无明愚痴。执著空的人常常会诽谤佛教经典,直接说不需要文字。既然说不需要文字,那么也不该有语言;一旦使用语言,就是落入文字之相。又说直行佛道要不立文字,就是“不立”这两个字,本身也是文字。看到有人谈论,就立刻诽谤别人的言语是执著于文字,你们知道自性愚迷也就罢了,还来诽谤佛经;千万不要诽谤佛经,那样的话,会罪过障碍多得无法计数。
如果执著于外在境相,便会造作种种方法去求取佛道;或者广泛地建立道场,宣讲有无的得失,像这样的人,永远不能识见自我的本性。像这样的人要听从正法依止修行,还有不要“百物不思”,什么都不想,而使得佛道本性障碍窒断。如果只是听说而不去修行,反而会使人生起邪念。所以必须依照佛法修行不执著于相,并以此讲说。你们如果能够开悟,依照这个讲说,依照这个运用,依照这个修行,依照这个作为,就不会迷失本门宗旨。
如果有人问你佛法的意义,问有就用无来对,问凡人就用圣人来对,问圣人就用凡人来对。在对立二相的因缘转化中,持中道的本义。
像这样一问一答,其余的问题也全部按照这样来作答,就不会失去中道教义。假设有人问什么是暗?回答:光明是本源,黑暗要有条件,光明消失则黑暗顿生。以光明来凸显黑暗,以黑暗来凸显光明,来去相对立而成,成就中道意义。其余的提问全部都是这样解答。你们在以后的传法过程中,依据这个相互教授,不要失去本门宗旨。
师于太极元年壬子,延和七月,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令促工。次年夏末落成。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为汝破疑,令汝迷尽。吾若去后,无人教汝。
法海等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神情不动,亦无涕泣。
师云:神会小师,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余者不得,数年山中,竟修何道?汝今悲泣,为忧阿谁?若忧吾不知去处,吾自知去处,吾若不知去处,终不预报于汝。汝等悲泣,盖为不知吾去处。若知吾去处,即不合悲泣。法性本无生灭去来,汝等尽坐,吾与汝说一偈,名曰真假动静偈。汝等诵取此偈,与吾意同;依此修行,不失宗旨。
众僧作礼,请师说偈。偈曰:
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
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
- 病伤重不有灵意为很安宁安康距跃直跃向前百同拍拍掌魏犨以此表示[图]
- 迟水水流平缓“故南方”二句南方湿热故草有不死者北方寒故冰有不[图]
- 工程技艺精巧高妙.弹棋始自魏宫内用妆奁戏文帝于此戏特妙用手[图]
- 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有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居;性命的我要[图]
- 夜气“梏之反复(反复窒息)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图]
- 俶(chù)初始衽铺床先生将寝弟子都要起立恭敬地捧上枕[图]
- 氓(máng)由外地流动来的人《孟子·公孙丑上》“则天下之民[图]
- 沈屯子入市听唱书至杨文广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己友拉[图]
- 远远望见金军后韩世忠先率少数士兵迎战边战边退等进入伏击圈后只[图]
- 素本色因此有道德的人在内部提高道德的修养而不在外部用仁义来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