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束者
“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束者也;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窦也也。故唯圣人为知礼之不可以已也。故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
所肌肤之会、筋骸之束:肌肤、筋骸紧密联系,不可分开。此处是借喻人类社会关系不散乱全靠礼义的维系。也 窦:水道。
“因此礼义,是人类做一切事情最基本的出发点。是用来讲究信用和睦相处,就像坚固人的肌肤和筋骸的联系一样,使人类社会更团结;是用来供养活着的人、送走死去的人、祭祀鬼神的最基本的出发点;是用来通达天理、顺适人情的重要渠道。因此只有圣人才知道礼是不可以停止的。所以那些败国、丧家、身败名裂的人,必然是首先摒弃了礼义。”
“故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糵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故圣人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故礼也者,义之实也,协诸义而协,则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也。义者,艺之分,仁之节也。协于义,讲于仁,得之者强。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弗种也;为义而不讲之以学,犹种而弗耨也;讲之于学而不合之以仁,犹耨而弗获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乐,犹获而弗食也;安之以乐而不达于顺,犹食而弗肥也。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谦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谓大顺。大顺者,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常也。故事大积焉而不苑,并行而不缪,细行而不失,深而通,茂而有间,连而不相及也,动而不相害也,此顺之至也。故明于顺,然后能守危也。”
“因此礼对于人来说,就好比是酿酒时用的曲蘗那么关键:君子用以酿造醇厚的酒,而小人用以酿造薄酒。因此先贤圣王以修持礼义、规范秩序来治理人情世故。因此人情世故好比是先贤圣王的田地,修持礼义是在耕耘,陈叙义种植,施行教育来锄草,坚持仁义凝聚人心,播扬音乐来安抚民众。因此礼是根据义确定的制度,应将礼合于义而使二者结合起来,礼即使在先王的时候还没有,也可以根据义来制定。义,是法则有分别的依据,是施行仁道的节度。使义与法则相结合,并据以讲究仁道的运用,能这样做的就会强大。仁,是义的根本,是顺的骨干,能得到仁的人就会受到尊重。治理国家不讲求礼义,就好比耕地没有农具一样;制定礼不根据义,就好比耕种没有种植一样;根据义而不施行教育,就好比种地没有锄草一样;施行教育违背了仁的要求,就好比除草后却不去收获一样;合乎仁的要求却不用音乐来安定民心,就好比是有了收获却不食用一样;用音乐来安定民心而不通达于顺,就好比吃了东西不能长胖一样。四肢端正,皮肤饱满,这是人的肥。父子忠厚纯正,兄弟和睦相处,夫妻恩爱有加,这是家庭的肥。大臣公正无私,小臣廉洁奉公,官职上下有序,君臣相互信任,这是国家的肥。天子以施行仁德为车,以礼乐制度为驾驶的车夫,诸侯之间以礼相待,大夫之间以法度规范秩序,士人之间以信誉相交,百姓之间以和睦相守,这是天下的肥,这就是所说的大顺。大顺,就是养生送死,侍奉鬼神的常礼。因此国事成堆而无阻滞,众事同时施行而不发生错误,细小的事情也不遗漏,深积的事而能贯通,繁杂的事而有条理,事与事连贯而不互相牵扯,实行起来不互相妨害,这便是‘顺’的最高境界。只有明确了‘顺’的目标,而后才能保持自我警惕。”
“故礼之不同也,不丰也,不杀也,所以持情而合者危也。故圣王所以顺,山者不使居川,不使渚者居中原,而弗敝也;用水、火、金、木,饮食必时;合男女,颁爵位,必当年德,用民必顺。故无水、旱、昆虫之灾,民无凶、饥、妖孽之疾。故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皇、麒麟皆在郊棷也,龟、龙在宫沼,其余鸟兽之卵胎,皆可俯而窥也。则是无故,先王能修礼以达义,体信以达顺,故此顺之实也。”
所合:闭合,防止。也 棷(zōu):通“薮”,生长着许多草的湖泽。
“礼的不同,既不能有所增加,也不能有所减少,用来维持(贵贱不同的)人情,而保持自我警惕之心。圣王之所以能够做到“顺”:不使居住在山区的人到河边居住,不让居住水渚的人到中原居住,这样就不会破坏人们的生活习俗;使用水、火、金、木等生活资料和饮食,必须顺应季节的变化;男婚女嫁、授予爵位,必须依照人的年龄和德行;使用民力必须顺应农时。因此没有水、旱、昆虫等自然灾害,民众没有饥荒、饥饿和妖孽等祸事。因此天不隐藏养民之道,地不隐藏养民之宝,人不隐藏真实之情。因此天降雨露,地涌甘泉,山出造车的器材,河里有龙马负《图》而出,凤凰、麒麟都出现在郊外的湖泽中,龟和龙都在宫殿的池沼里畜养,其他鸟的卵和怀胎的兽,都能随地看到而不受惊吓。这种太平景象的实现,只是由于先王能谨修礼而通达义,体现诚信而顺应天理,因此获得这种天下大顺的结果。”
《礼运》篇是借子游和孔子的问答,而说明从上古以来,礼制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逐渐演进的历程,以及“礼”在人们生活中所担负的维系道德人心和社会秩序的功能。开篇提出了“大同”的理想,然后着重去论证“礼”在“小康”社会发展、演变、完善的总过程。本篇针对周朝末期不合“礼”的行为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并反复强调“礼”的运用规律及运用“礼”来统治社会的重要性。
毋庸置疑,“礼”从古至今都是非常重要的,“人而无礼,不知其可”。从古代的“礼法”,到现在的“以德治国”,我们能找到相通之处。“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孔夫子的话虽然显得那么高深莫测,让人敬畏,但其中隐含的道理确实是显而易见的。
本篇中讲道:“大臣守法,小臣廉洁,官职井然有序,君臣相处以正道,国家才会强大富裕。”而一个人的清廉是怎么得来的呢?做官可以使一个人获得很多的利益,那怎么才能做到清廉呢?
教子廉分明好消息
唐朝有个人叫崔元,在做补员外郎时,母亲卢氏对他说:“我听有人说,凡是儿子在外做官的,如果有人来说他贫乏而不能生存,这是个好消息;如果说他财源很充足,这却是个坏消息。我曾见亲戚中有很多做官的,大多将钱物寄给父母,老人家只知道高兴,根本不问这些东西是从哪里得来的;如果这些不是通过正当的渠道得来,那与强盗有什么区别!即使无大过错,难道内心就不觉得惭愧吗?现在你拿着国家的俸禄,如果不能忠清,怎么对得起上天!”元谨遵母训,即以清廉自励。卢氏所谓消息的好坏,难道不就是吉凶的分别?这话真的足以引发我们的深思!
- 距雄鸡爪子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这里应该泛指鸡足见则其县多土功[图]
- 况且民众本来就屈服于权势很少能被仁义所感化孔丘是天下的圣人他[图]
- 七八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隐讽之;今日不悟俟[图]
- 陇首云飞《梁书·柳恽传》记载“少工篇什始为诗曰‘亭皋木叶下陇[图]
- 陈抟(tuán)字图南亳州真源人年四五岁时戏于涡水岸侧有青衣[图]
- 缇绣赤缯与文绣指华贵的丝织品衒达显达单通“殚”尽竭尽嗟毒叹恨[图]
- 原文袁术自败于陈稍困袁谭自青州遣迎之术欲从下邳北过公遣刘备、[图]
- ?搭材各出材料搭本指安置、安放[图]
- 螟蛉(mínɡlínɡ)螟蛾的幼虫蜾蠃常捕螟蛉喂它的幼虫古人[图]
- 首二句实赋鹧鸪言平芜春暖锦翼齐飞颇似山鸡之文采三四句虚咏之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