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云:指标名为周公所撰的《尔雅》。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之弟,武王死后,辅佐其子成王,改定官制,制作礼乐,完备了周朝的典章文物。伐纣灭商之后,曾被封于曲阜,是为鲁公,但未就封。因其采邑在成周,故称为周公。事见《史记·鲁周公世家》。
扬执戟云:指扬雄《方言》。扬执戟,即扬雄(前53—18),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蜀郡成都(在今四川)人,曾任黄门郎。汉代郎官都要执戟护卫宫廷,故称扬执戟。著有《法言》、《方言》、《太玄经》等。擅长辞赋,与司马相如齐名。《汉书》卷八七有传。按:《茶经》所引内容不见今本《方言笺疏》。
郭弘农云:指郭璞《尔雅注》。郭弘农,即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在今山西)人,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道教术数大师,游仙诗的祖师。曾仕东晋元帝,明帝时因直言而为王敦所杀,后赠弘农太守,故称郭弘农。博洽多闻,曾为《尔雅》、《楚辞》、《山海经》、《方言》等书作注。《晋书》卷七二有传。郭璞注《尔雅》“槚,苦荼”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
茶的名称,一是茶,二是槚,三是,四是茗,五是荈。周公说:“槚,就是苦荼。”扬雄说:“四川西南人称茶为。”郭璞说:“早采的称为荼,晚采的称为茗,也有的称为荈。”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烂石:碎石。山石经过长期风化以及自然的冲刷作用,山谷石隙间积聚着含有大量腐殖质和矿物质的土壤,土层较厚,排水性能好,土壤肥沃。
砾(lì)壤:指砂质土壤或砂壤,含有未风化或半风化的碎石、砂粒,排水透气性能较好,含腐殖质不多,肥力中等。
黄土:指黄壤,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潮湿地区的黄色土壤,含有大量铁的氧化物,有黏性和强酸性,缺乏磷分,含腐殖质和茶树需要的矿物元素少,肥力低。中国南方和西南都有这种土壤。
艺:种植。实:结实,充满。
植而罕茂:用移栽的方法栽种,很少能生长得茂盛。旧时因而称茶为“不迁”。明陈耀文《天中记》:“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植,栽种,移栽。
法如种瓜: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瓜》第十四:“凡种法,先以水净淘瓜子,以盐和之。先卧锄,耧却燥土,然后掊坑。大如斗口,纳瓜子四枚、大豆三个,于堆旁向阳中。瓜生数叶,搯去豆,多锄则饶子,不锄则无实。”唐末至五代时人韩鄂《四时纂要》载种茶法:“种茶,二月中于树下或北阴之地开坎,圆三尺,深一尺,熟著粪和土,每坑种六七十颗子,盖土厚一寸强,任生草,不得耘。相去二尺种一方,旱即以米泔浇。此物畏日,桑下竹阴地种之皆可,二年外方可耘治,以小便、稀粪、蚕沙浇拥之,又不可太多,恐根嫩故也。大概宜山中带坡峻,若于平地,即须于两畔深开沟垄泄水,水浸根必死……熟时收取子,和湿土沙拌,筐笼盛之,穰草盖,不尔即乃冻不生,至二月出种之。”其要点是精细整地,挖坑深、广各尺许,施粪作基肥,播子若干粒。这与当前茶子直播法并无多大区别。
阳崖:向阳的山崖。阴林:茂林,因为树木众多浓荫蔽日,故称阴林。
紫者上,绿者次:原料茶叶以紫色者为上品,绿色者次之。这样的评判标准与现今的不同。陈椽《茶经论稿序》是这样解释的:“茶树种在树林阴影的向阳悬崖上,日照多,茶中的化学成分儿茶多酚类物质也多,相对地叶绿素就少;阴崖上生长的茶叶却相反。阳崖上多生紫牙叶,又因光线强,牙收缩紧张如笋;阴崖上生长的牙叶则相反。所以古时茶叶质量多以紫笋为上。”
笋者:指茶的嫩芽,芽头肥硕长大,状如竹笋,成茶品质好。牙者:指新梢叶片已经开展,或茶树生机衰退,对夹叶多,表现为芽头短促瘦小,成品茶质量低。